从心理学看职业成长
在长期工作履职过程中,我们可能都遭遇过工作瓶颈、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我们渴望克服瓶颈、拥有更大的工作视野,渴望能够坚韧不拔地应对工作挫败或挑战、做出非凡贡献;我们想要说服自己珍惜时光、认真工作,可有时面对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我们可能难免会感到无聊懈怠。我们如何能够专注当下,抓紧当下时光,以更加宽广的工作视野、更加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来战胜工作挫折、迎接工作挑战、克服工作倦怠,在持续职业成长中不断做出卓越贡献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问题都有答案。
如何拥有更大的工作视野
从某种程度来说,工作视野决定了员工职业发展的格局。拥有宽广工作视野的员工,更加具备全局意识和整体思维能力,更加能够做出符合组织长远发展的积极贡献和创造性工作成果。
如果你正在着手一个工作项目或计划,需要更大的工作视野,不想过多陷入对细枝末节的纠缠中,此时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观看能让人快乐的影片片段、欣赏音乐或阅读让人快乐的书籍等。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被诱导出的正面情绪确实能影响人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处理方式,能够让人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去处理工作信息,对于眼前的工作任务,也能以更大的视野来快速轻松地着手进行。美国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在《快乐竞争力》一书中也指出,当我们快乐时,我们的心态和情绪是积极的,我们会更加聪明、更有动力;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思维更清晰、工作更主动高效并勇于创新。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所言,除了快乐之外,让我们生机勃勃的积极情绪还包括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等10种形式。
人的行为与情绪密不可分,可以说,情绪是人行为的先导。而保持积极情绪能够扩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并相应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发挥最好水平的能力。相对于沮丧、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我们在快乐、喜悦或宁静、专注状态时的思维更开阔、观察和思考问题更加具有清晰的洞察力,解决问题更加具有创造力。因此下次如果你感觉工作卡壳或者需要更大的工作视野和工作新思路,记得除了冥思苦想,你也可以暂时放下工作,让自己开心起来,在积极情绪的帮助下,也许你就能拥有更宽广的工作视野,思考出更加具有创意的工作解决方案呢。
面对工作挫折如何坚持下去
在漫长的工作履职中,我们很多人难免遭遇工作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有些人面对挫折会一蹶不振,会变得了无生气甚至逃避工作;而有些人即使遭遇较大的工作挫败也不灰心,甚至愈挫愈勇、屡败屡战,直至成功。
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应对工作挫折或失败的解释(归因)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我们事业的最终成功程度。那些把工作挫折或失败解释为暂时性的(只是暂时失败)、非人格化的(不是因为自己无能)、特定的(只是这一件任务失败,并不代表其他工作任务也会失败),这样的人能够说服自己重新奋起、应对挑战;而那些把工作挫折或失败看成是人格化的、普遍性、甚至永久性的,认为工作失败是由于自己无能、太笨导致的,而且有把一件任务失败的挫败体验扩展到工作其他方面、甚至认为挫败长期不可克服的想法,这样的人显然首先会被自己的悲观想法打垮。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把上述两种面对失败的解释风格分别命名为弹性乐观的解释风格和悲观的解释风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拥有弹性乐观解释风格的人面对成功会认为是自己努力奋斗取得的,面对失败会认为是外部原因导致,而且失败是暂时和可控的,如此他就会说服自己勇敢面对挫折、绝不轻言放弃,直到取得成功;反之,悲观主义者取得工作进展会认为是偶然和外部因素引起,而一旦遭遇失败则认为是自己无能造成(人格化归因),显然“无能”这个缺点不可能一下子克服,所以他们总是轻言放弃。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所言,我们面对危机(挫败)的方法基本可分成三种,积极面对(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重新评估(先理清自己的想法,再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做法)、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发生)。拥有弹性乐观解释风格的人会采取重新评估和积极面对的举措来应对挫败,因为他们总是预期事情会朝好的方面转变,所以会坚持不懈积极寻找失败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从而东山再起。而拥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则会对自己应对挫败的能力缺乏信心,他们容易把失败归咎为是自己无能导致(人格化归因),事情可能永远会这样,即使自己成功克服这次挫折,说不定下次还会遭遇更大的工作挫败(普遍性及永久性归因)等,负面思考和悲观的解释风格束缚了他们的思想,造成他们只会逃避问题、早早放弃,也导致了他们无法取得持续和长期的事业成就。
所以,如果你想成功应对工作挫折或失败,取得长期职业成功,除了具备能力和动机之外,还必须学会弹性乐观的解释风格(包括强烈的乐观和轻度的悲观)。在尊重客观事实基础上,轻度的悲观使我们三思而后行,做事谨慎而理智;而强烈乐观则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强大激情,来战胜各种预期及非预期的挫折与失败,取得长期事业成功。
如何更加珍惜当下的工作时光
我们很多人可能长期在同一岗位履职,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工作渐渐消磨了我们的激情和斗志,让我们逐渐变得慵懒懈怠,甚至以混日子的心态来应付工作。我们如何克服工作懈怠等不良心态,珍惜当下时光,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斗志投入工作、不断书写工作新辉煌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自认为工作内容日复一日一成不变、乏善可陈只是我们基于过去主观经验假设出来的(或者只是我们逃避工作、偷懒懈怠的借口),事实上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组织变革及团队发展,我们的工作内容不断被更新、我们面临的工作挑战和潜在机遇就在眼前,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培养专念的工作思维,即以动态发展而非刻板固定的眼光来看待工作内容,以持续改善而非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应对日常工作。一旦我们以敬业专注、创新发展的理念来专注当下工作,不再以寻找捷径尽量少付出、尽量减少工作量为能,而是把更多心力投注在如何做出更大价值贡献上,如此我们就会不断发现工作中的机遇与挑战,在紧抓机遇、迎接挑战中提升自身能力、锤炼专业素养、做出价值贡献及增值价值,不断实现职业成长。
恰如心理学研究表明,珍惜当下的能力与心理幸福感有关联,而心理幸福感就是指能否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越能够投入当下、专注当下工作任务、紧抓机遇和挑战,我们越可能不断发挥出自身潜能,提升自身价值、做出自身贡献,从而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幸福感和持续职业成长。
事实上,不管对于工作还是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当下干的这份工作非常珍贵,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我们的工作团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地点等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往往会低估外部环境的变化程度)。这样的提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珍惜当下时光,认真专注地投入工作。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杰夫·毕帝所言,“如果你希望别人(或自己)更懂得把握当下,就要提醒他们(或提醒自己),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存在的。”
当我们珍惜当下时光,在持续专注投入工作中不断做出自身贡献、持续激发自身潜能不断实现职业成长时,我们定会因此收获丰饶人生与幸福体验。